欢迎访问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科研管理

  • 2025-05-07
    各有关单位:根据通知要求,现将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常规课题2025年度结题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结题对象原则上,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期限为2至5年;个别专项课题、委托课题研究期限以立项文件要求为准。在研究期限内,已完成研究任务的,应申请参加结题;未完成研究任务的,可暂不参加结题,自动延期(不需提交延期申请)。对超过最长期限的,撤销立项。(一)2025年结题对象为2020年至2023年立项的各类课题。(二)2019年及之前立项且未结题的各类课题,撤销立项资格,不接受结题申请。二、结题成果(一)原则上,一般课题应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文章(不含书评、广告类等非学术文章和汇编、会议论文、论文集等未发表的成果),重点课题应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2篇学术文章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文章;个别专项课题、委托课题对结题成果提出更高标准,具体以立项文件要求为准。国内学术期刊应具有CN刊号,不含报纸、电子期刊、增刊、专刊、专辑、副刊、特刊、一号多刊等。学术著作应具有CIP数据核字号且与课题相关。(二)课题组在我办立项通知明确认可的内部资料发表的学术文章,可视同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只
  • 2025-05-06
    各有关单位:根据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发布《关于福建省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现将我院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届评奖申报成果范围是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未申报参评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等);2.论文;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具体申报资格与要求,详见《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学科评审组设置及代码表见附件。二、本届评奖采取网上申报方式。院内入围网上申报期为2025年5月6日至5月18日(请入围申报人根据本时间安排申报工作)。申报截止后不再接受申报和修改。申报者需按照申报通知要求登陆“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官方网站”上的“福建社科评奖管理系统”进行用户注册,填写《福建省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福建省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表》(以下简称《评审表》),并打印签字确认后提交院科研办。申报系统网址:http://220.160.53.10:8011/学院指标限额5项,申报指标如超限额
  • 2025-04-28
    各有关单位:202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的申报,我院将依托福州大学社科处进行本次申报,具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2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申报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二、本次受理申报的年度项目包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应围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改革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学科重要基础和前沿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鼓励学科交叉。申请人应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预期成果体量和质量应高于一般项目。申报国家重点项目评审未通过的,原则上不转立为国家一般项目。国家一般
  • 2025-04-27
    各有关单位:202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项目我院依托福州大学社科处申报,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1、202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共有“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教育考试研究专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究专项”、“中国教育法治与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专项”、“终身教育体系研究专项”5个专项。除“中国教育法治与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专项”外,其余4个专项项目已开始受理项目申报。2、202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教育考试研究专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究专项”、“终身教育体系研究专项”4个专项项目的申报要求参加附件1各专项的申报通知。3、各专项项目实行网络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https://202.205.185.227/,以下简称平台)中的“项目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管理以该系统为准。平台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400-800-1636。申报系统于2025年4月28日零时开放。届时申请人可登录平台,填写并导出《申请书》,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全文扫描在一个文档中,跟PDF版本的《活页》一起提交到平台上。要确保线上线下《申
  • 2025-04-11
    各有关单位:根据通知,现将我院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宗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二、资助范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我国现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近现代以来的名家经典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的翻译出版。主要领域包括:1.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优秀成果;2.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优秀成果;3.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明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有助于国外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成果;4.创新发展中国理论和学术范式,反映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和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优秀成果;5.研
  • 2025-04-10
    各有关单位:根据市社科联通知,现将我院2025年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类型及资助经费2025年度市社科规划项目计划立项258项(具体视申报 情况而定),分为资助项目(重点)、自筹经费项目(一般) 和基地项目(重点)三类。其中,资助项目经费为1万元/ 项(项目研究成果符合有关要求的,认定为重大项目,资助 经费为5万元/项)。项目资助经费于项目结项后一次性拨付。二、研究方向申报项目参照本年度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可对选题 的文字表述进行修改。三、项目结题要求2025年度市社科规划项目结题时间为2026年12月31日。 对未按期提交结项材料或结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作撤项处理。1. 资助项目研究达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办理目结 项鉴定申请:(1)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或市级以上刊物 发表2篇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的;(2)获福州市 直机关有关单位、县级党委政府在职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市 直机关有关单位、县级党委政府采纳的;(3)入选市委办公 厅《闽都通讯》《福州调研》的;(4)在《福建日报》《福州 日报》等
  • 2025-04-08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传部与有关单位将于2025年10月举办第四届考亭论坛,围绕“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 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这一主题,组织引导全省社科界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现面向全省社科界征集第四届考亭论坛论文,具体事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2025年朱子诞辰895周年和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成立20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结合贯彻“三大全球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精神,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征文要求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坚持
  • 2025-03-27
    各有关单位:现将我院申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切实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二、本次受理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包括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应立足各学科的历史、理论、方法和应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际,体现申请人的学术素养,围绕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问题、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问题,开展具有学科视角的创新性研究。重点项目应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哲
关闭